牛顿天使清华大学副教授顾学雍:区块链时代的数字资产管理

牛顿天使、清华大学副教授 顾学雍

以下是牛顿天使顾学雍在题为“区块链时代的数字资产管理”的演讲中分享的精彩观点。

数字资产的实用价值远远大于数字货币的价值

大家对区块链的数字结构和功能应该都有一些了解了。更重要的事情是我们要谈到“数字资产管理”。也就是说当区块链出现的时候到底对资产以及资产的数字化有什么影响?简单来讲,我们需要开始面临一个全新的对“所有权”的定义。

为什么需要数字货币?在区块链启动智能经济的时代,你住的房子、使用的汽车等等,这些所有权可以被数字化方式标示的资产,他们的实用价值要远远大于数字货币的价值,更多的人希望可以平等自由的调度属于他们的资产,而最便捷的调度方式,就是将资产以统一的数字编码来标示。区块链技术提供了平等自由的基本条件,且不会因为某一个中间商或者某一种特殊的监管机构偏向特定的人群造成对你的权益的损耗,因为大家知道他是平等而自由的,所以这个资产的流通量会因为其可信程度的提高而越来越大。

信息系统:黑盒子

我们要讲数字资产就要了解信息系统,但是信息系统再好,包括区块链本身,除了你看到一个交易的面板之外,他的后台全部都是“黑盒子”。

我昨天在办公室刚刚接待了来自迪拜的区块链专家,他们称迪拜是全球数字货币的中心。他们国王的顾问亲自跟我讲,他们那里没有人相信在中国买东西都用手机移动支付。在中国这个事情不但是从头到尾都可以用手机支付,而且如果你的手机没有在线支付的话你可能都活不下去。

即便信息系统是一个“黑盒子”我们依然会相信。因为你用了很多次,别人也用,所以你愿意相信“黑盒子”。但是这个不是我们唯一可用的支付办法。新一代的通证技术相对于“微信”、“支付宝”不但可以把传统的数字资产(音视频、文字、专业机构发布的内容查询服务、针对特定应用场景开发的软件、专业的信息运营技术人员等)做统一管理,更重要的是他可以使用通证化的技术把所有的资产都加上一个接近全宇宙都可以统一编码的标签,把所有的产权做动态的确权与授权,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可以同时变为消费方,也可以变为出版方。所有的计算服务可以上链跟别人交换,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黑盒子,只有你知道这个“黑盒子”的水有多深,而无需让别人知道。

区块链:透明且能评估可信度的数据库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很大意义上区块链是一个数字时钟,每隔十分钟打包一些随机发生的数据,这一群人互相见证了在这一时间点发生的事件,这个事件,不同的人做了不同的事情,他们互相见证了之后,区块链这个数字时钟不但标清了出现在现场中的人,更重要在于他提供了一个“时序”的概念,让任何的事件,不管是生产事件,比如倒咖啡、煮咖啡的事件,或者是电灯泡有没有亮的事件,通通都可以被记录在这里面且无法篡改,这是一个共同的记忆。所以这个数字时钟是绝对自由而平等的。

更重要的事情是这个数字时钟被复制到其他链条上,发生事件的其他的地区也共同见证这那个地方发生的现象,区块链变成对万事万物共同使用一个命名空间,在一个时间链条,在一个空间区域里面对所有事物做空间标签以及时间戳的一个技术,所以他能让你在经过链条长期累积数据内容之后,开始通过数据内容的历史关联性,判断一切交易对象的价值。

数字资产被标示为基于Hash ID的通证

我们还是在一个“黑盒子”的时代,但是现在有了区块链的概念之后,黑盒子可以变成你个人的,区块链使用了一个256比特的账号编码系统,也称之为Hash ID。简单的做一下计算,256个比特有10的77次方的排列组合,整个地球的原子总量大约是10的50次方,换言之,地球上的每一个原子都给一个特定的编号,把地球上所有的资产统统给了标签之后,每一个原子都可以个别拥有几万亿个用不完的账号。所以,“黑盒子”里边的事情都可以用同一个单一的命名空间,而且只要是检测这256个比特(Hash ID)是否是一致的、唯一的,你就知道你指定的那个东西是不是就是那个东西。黑盒子是装着所有资产的一个黑盒子。其实你希望他是一个“黑盒子”,因为只有你知道这个“黑盒子”只有你有权限打开它。

区块链出现之后我们有办法将里面的所有内容大体上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操作这些信息内容的软件,我们称之为基于通证技术标识的数据包;第二类是这些信息跑在什么样的机器上,这个配置信息决定了使用软件的效能; 第三类是你在信息内容的软件上所产生的数据,比如:照片,文字记录等等。把这样一个黑盒子切成三个文件包之后,用现成的工具来做打包,让它可以灵活重组与其他软件结合在一起,这样你的手机就变成了一个操纵新类别的数字资产的黑盒子,这个黑盒子可以容纳你的意识,进去出来,随心所欲。但前提条件是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唯一的命名空间,才能够“确权”,才能够解决区块链最重要的一个功能“Double spending”,中文叫 “双花”,就是一块钱不能同时花给两个人。

上述三类不同的软件、配置信息以及信息内容包,都可以有一个独立的Hash ID,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开始把这个东西在许可的情况下跟别人分享,让别人借用这个资源。区块链出现之后,你的每一次针对性的数字资产交易,都可以通过使用一套独立的Hash ID去完成,因为Hash ID 的命名空间足够大,也可以廉价地让任何人随意申请独立的新 Hash ID。因为Hash ID的冗余度足够大,一个人可以不断地使用不同的账号,所以使用Hash ID不但可以确权,还可以保证你的个人隐私。

以OpenID为例的通证技术

现在的OpenID技术被称为公开的、开放的ID,因为不同公司之间可以通过OpenID技术来确认你是谁。这个标准的流程称之为“授权工作流”,通过Open ID工作流对授权后的权力转移,可以是人对银行之间的存款、提款,也可以是人、到“滴滴打车”、到银行之间三方之间的资产转移,换而言之,账号间交易的不是你的钱,而是你的通证。

这种OpenID的技术提供了让多方参与者很有效的确权与授权工作流,不管你在什么地方消费,因为全部的东西都可以在网络上自动化。由于OpenID是由特别大的信息技术公司设定的标准,所以他要在某种程度上保证实名制,每一次开一个ID,这个ID只能出现一次。

区块链创造了一个通证交换的机制,区块链里所代表的信息要远远大于区块链里所存储的数据。没有通证,就没有可信计算,也就没有可在网络上交易的数字资产。我们讲,TOKEN不只是数字货币,数字货币是最简单的一种数字资产。

这里我引用韩永飞教授做的一个《可信计算的现状与未来》幻灯片中的这样一个图例. 图上最基础的是可信芯片、可信主板。简而言之,今天大家都能够用手机上的一些应用,是因为大家每一个人的手机上都有一个可信芯片、可信主板。也有软件的部分,有度量机制、判定机制、支撑机制等等,而区块链不需要专用的可信芯片和可信主板的情况下,就能够达到部分程度的可度量的可信程度。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所以他不需要可信芯片,他的可信是使用大量数据复制的过程,用很短的时间持续的让所有的分布式的节点确认达到可信。

中国大地上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数字货币应用,也就是支付宝与微信支付,虽然这两个转账系统,都是用法币为货币的计量单位,但是所有数字货币的功能与特性,都可以在这两个平台上发生。但是在区块链之前,数字货币还是一种中心化的数字账本。这些数字资产标签包括:以(中心化)数字账本为见证数字资产数量的数字货币,以Open ID为代表的身份编码的数字身份,以OAuth为代表的确权与授权机制的通证授权系统,以及结合可信设备与通证技术的操作系统可信计算平台。

趋势:区块链出现后的可信计算

有了区块链之后,产权竟然可以通过可匿名化的账户来交易;身份认证由多中心的Open ID到可全网通用的Hash ID;确权与授权机制从OAuth转向类似Ethereum的智能合约;从臃肿的操作系统到轻量化的“微服务”。大家可以想象,可信计算、资产确权这两个问题,本来他们之间没有什么交集,现在他们有了非常明确的交集,交集出现的技术叫区块链。因为区块链减少了所需要硬件的一些限制,而且变得非常容易重组,所以应用场景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管是牛顿项目还是全世界任何的区块链技术项目,他们都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授权与确权的机制,这个机制在所有的时间点跟空间点都是能验证的。

顾学雍最后总结道:

我非常希望通过牛顿项目的开展,能够提供一个数字经济的技术范式,将所有的数字资产内容容器化以及通证化,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加速智能经济的发展。把功能性的、动态的微服务跟标签化的静态的通证,这一动一静结合在一起。只有通过动静合一的技术架构,才能够增加新服务与新产品的迭代速度。 结合微服务与通证技术不但可以加速新服务与新产品的开发,还能创造一个全新的数字资产交易市场,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产品与服务进入市场被交易,被传递。我认为,智能经济的规模取决于是否有更多的可被通证技术确权和授权调度的数字资产和服务。技术弱势群体,也就是无法独立开发“智能合约”的经济参与者,才是数字资产经济可拓展的市场蓝海。从(2018年5月底)今天的技术场域来看,通证技术的确权与授权机制就是“智能合约”的关键技术。当这些技术能安全并可靠地被没有智能合约的开发能力的人群使用,才能真正拓展智能经济的前途。所以将计算服务打包成为可以被不会编程,不会写代码形式的“智能合约”的容器、可通证化交易的模块,是必然的智能经济的技术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