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来云创始人陈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操作系统

陈榕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母都是科学家。上小学的时候,他就在科学会堂就使用过计算机,和计算机下过棋,也许那个时候就种下了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梦想。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父母去了五七干校学习劳动,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了他的身上,他的妹妹比他小六岁,在上幼儿园,每个周末他要转三四辆公共汽车把妹妹接回家,还要买菜做饭,那时他的人还没灶头高,每每炒菜的时候,要往上一跳一跳地才能看见高于他头的灶台上的炒菜铁锅。因为他是黑五类的后代,虽然住在机关大院,却不能进市区小学念书,只能去临近的农村小学,农村的孩子和机关大院的孩子打架的时候,他哪边都不能参加,无论参加了哪边,他都是一个小小的叛徒,因为没有归属感,他感到痛苦和焦虑。每个小孩的天性其实是都很调皮的,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的,哪怕是打群架。他小小的脑袋想不通他为什么住在机关大院,却要去农村上学,他也不喜欢学校里刻板的教学,他开始逃课了,一个人去河里摸鱼、在泥地里打滚、偷了学校的书躲在树林里看。他的班主任曾经说过,这孩子极其聪明,长大了不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就是一个大奸大恶之人,总之不会是一个平庸之辈。

亦来云创始人陈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操作系统

亦来云创始人陈榕

和那个时代所有的人一样,陈榕中学毕业后去了北京的郊区永丰公社,天天早出晚归,种地喂猪流大汗,这一段人生经历使得他后来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艰苦环境。

陈榕是77届的大学生,也就是文革后第一届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系学生。那个时候考大学的考题是容易的,但录取比例相当低,只有1%。他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清华大学才有软件专业,学的是BASIC和FORTRAIN语言。1982年毕业时考取了中科院计算所出国留学生,1984年出国留学,在美国超级计算机中心所在地——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攻读计算机学位。操作系统是所有软件的基础和灵魂,陈榕一上手,就瞄准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伊利诺大学当时第一个用面向对象的C++语言开发了操作系统Choices。陈榕觉得有很多可取之处,但似乎又跟自己心目中的面向对象总有一段差距,于是开始更深入地研究面向对象技术。他花了大量时间去钻研像Smalltalk、C++这样的面向对象语言,也写了大量C++软件包。他又找来斯坦福大学的V内核和卡耐基梅隆大学的Mach系统,20万行的源代码看得陈榕昏天黑地。把这些号称面向对象、面向微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全都看下来,陈榕的手就痒痒,开始琢磨起自己设计一个操作系统。然而成功的道路并不那么平坦,每次早起晚睡设计出来的一个系统,往往没过几天,就又给自己否定了。陈榕苦恼的是老是陷在别人的阴影里,就这样伴随着研制新系统的渴求和当时身陷计算机操作系统观念的束缚,找寻不到出路的遗憾,陈榕走到了微软。

1992年他进入微软公司工作,参加多项软件的开发工作,做组件技术。在微软这个当时具有一万人的软件帝国里,陈榕工程实践做得很多,比如现在我们广泛使用的浏览器在IE3.0版本前是没有图片功能的,这是陈榕在微软时,把这种技术整合进浏览器的,所以我们现在每天在网上看到赏心悦目的图片时都必须感谢陈榕先生。微软8年,他学会了如何评价一个软件产品,如何实现组件化方法,真正接触到组件系统的实施。90年代后期,Java平台横空出世,陈榕顿觉眼界大开。C++编译后的文件名是.obj,而Java编译后的文件名是.class。obj就是Object,不就是对象、元素吗?Class不就是集合吗?人们每天都在忙着编译各自的程序,可是又有谁真正把Java参悟透了?想到此处,陈榕只觉得醍醐灌顶,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难问题顿时迎刃而解。原来一直对如何解决操作系统面向对象问题茫然的陈榕,终于领悟到:当初看choices为什么想不通到底它哪里设计不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处在元素层面,是无法理解集合概念的。然而,真正面向对象技术,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中间件技术,恰恰就是以集合里的元数据为基础的。

1999年,陈榕回国去南京探亲,他的太太是南京人,在和几个清华的老同学闲聊时说起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操作系统和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家电网络化步伐的加快,为其提供原动力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将成为新的群雄争抢的战场。老同学们分手后,通过E-mail、越洋电话,北京和硅谷、西雅图之间就建立起了直线联系,要做中国的通用操作系统成为昔日清华同窗们的信念支柱。当时,陈榕提出的操作系统和中间件理论让马琦等人备感振奋,但他同时提出:美国的风险投资已经不易获得,要打造中国人自己的操作系统,前提是要有资金,只要有资金能够落实下来,我就回国和你们一起大干一场。

昔日清华同学们的这些想法同样也郁积在国防科工委沈荣骏教授的心中。作为长期以来一直领导国防科技战线的老专家,一直希望能在软件领域拥有我国完全自主产权的通用操作系统。经过原清华无线电系同届同学冀卫卫的引荐,得知清华学子们的尝试努力,深为感怀,为此他专门请了一批院士专家对陈榕等人的项目进行论证。当时专家们对这个想法大加赞赏,同时觉得可能不太容易,找不到足够的人手开展项目。创业自然少不了资金和人才。了解到项目实施情况和专家论证意见后,沈荣骏便亲自为项目融资。得到了华中理工大学的熊有伦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高德远教授和计算机系何华灿教授的帮助。在公司草创时期,来自两所学校的强有力人力资源成为科泰世纪研制嵌入式操作系统Zyco和ezCOM构件平台的主要力量。

想不到马琦后来打电话给陈榕,资金找到了也落实了,是政府的863资金,人力资源也有了后备,你回不回来?这倒将了他一军,他想,在国外也就是做到工程师到头了,为别人打工,再高级的打工也没有多大的发展余地,他的梦想在微软是很难实现的。至于高薪,这是相对来说的,比方说三万美金的年薪在国内算是高薪的话,在美国只能算是贫困线了。这一年,陈榕跨入了四十岁的门槛。他以自己的才智和十多年的奋斗,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功:有收入丰厚的工作、有股票、有别墅。继续留在国外,可以顺顺当当地沿着原来的路继续走下去,既不会迷路,也无需盘桓。前景可以预见,但又不甘如此,习惯了面对挑战的他们面临着”中年危机”。人生能有几回搏?他身上的历史使命感又回来了,打造中国人自己的操作系统是他二十几年来的梦想,现在已经万事俱备,只欠回国创业了,还犹豫什么呢?

2000年5月,陈榕、刘艺平分别回国,在老大哥马琦的80万元资金启动下,北京科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他们搬进了北四环路的奥体中心,奥林匹克体育场里举行赛事或运动员的训练活动,他们推开窗户就能看见,刚好在编写程序的枯燥和劳累时可以放松一下脑筋,激发自己的竞技状态。他们在奥体中心的办公室成了”聚义厅”和联络站,许多远在海外的清华同学来京都要来这里看看,有的还明确表示,他们手头的项目告一段落就要回国加盟;一些国内资深的清华学长作为义务军师,主动参加了项目的论证和咨询;有志I T大业的青年纷纷慕名而来,聚集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e zCOM旗帜下……

提起科泰世纪,就不得不提清华五剑客。陈榕,1984年赴美留学,在美国伊利诺大学读完博士课程后,1992年进入美国微软,一直从事操作系统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刘艺平,硕士,1989年出国进修,从1995年开始一直在美国网景公司工作,是该公司资历较深的网络软件专家;吴季风,硕士,曾任福州大学副教授、软件教研室副主任,后来创办了福州群星公司,任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杨维康在日本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此前任日本夏普株式会社的高级顾问;马琦是”清华五剑客”中的老大哥,曾成功地创办了数家高科技企业,此前任北京凯奇北方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他们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同班同学,二十年后他们在步入中年后聚在了一起重新创业,他们的心依然是年轻人的奋发的心。

科泰公司成立后,开始开发技术水平与当今备受瞩目的Java和微软.Net技术相仿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操作系统长期以来是国外系统的天下。从Unix、Windows到Linux,都是我国IT人心中的痛。人们一直期盼有一个完完全全属于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事实上,科泰所要介入的是嵌入式的操作系统,而不是桌面操作系统。随着越来越多的自动化电器、机械的出现,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嵌入式操作系统将成为新的机遇。在这方面,国内的开发更是空白。“清华五剑客”开始了中国首个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开发工作。

他们几个创始人并没有把自己圈在学术的象牙塔里边,他们并不是为了发几篇论文或者弄几个奖项挂在脖子上作为成功的象征。他们的愿望是让Zyco操作系统这个产品能真正用于后PC时代,为更多的传统行业转向电子化、数字化出力。这个市场实在是太巨大了。如果天遂人愿,那么对我国工业信息化的改造真的是功不可没。几位公司创始人就像是快乐的“单身汉”,每天早起在河边的早点铺里,随便对付点什么,就开始闷着头去干活。店中小伙计在出去混了一圈儿,回来还能认识这几位一年多来一直不换地方的人,可能心里还在嘀咕:是否他们也和自己一样没有本钱开自己的买卖,或是也技不如人,找不到合适的饭碗。小伙子还经常自作主张怜悯地给这几位已到中年的“落魄者”多盛点豆浆什么的。他们现在都已经四十开外了。对于名利,他们自言跟时下年轻人的想法已经大不一样了,因为经历了太多的故事,只想踏踏实实地做一件事情。几位科学家们好像又重新回到了昔日的学生时代,又住在一块,开始了新的旅程。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向世人证明点什么。

陈榕曾经说过:架构一个系统,犹如盖楼。整体结构要改变,产品的零部件可以从外边获取,譬如门框门架窗户之类的,但安装新部件却要按照新思想去做。

一段时间之后,陈榕规划出Zyco系统和ezCOM技术。Zyco命名来源于中间件、因特网、操作系统三个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这就明确表示了Zyco是属于基于Internet和中间件的下一代操作系统。COM组件技术,已经在技术开发者之中耳熟能详,科泰世纪人心目中的组件技术应该是更容易掌握的。为降低技术门槛,开发技术应该更容易(Easy),这也是ezCOM命名的由来。勾画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就要开始有步骤地实施,这也需要更多人的参与。作为工程技术专家的刘艺平离开网景,赶赴北京出任科泰世纪的总工程师。他与陈榕一起把美国大型软件公司一套行之有效的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带到了科泰世纪,帮助建立起公司的项目运行管理机制。曾任福州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当时正开办软件公司的吴季风,出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深刻体会到国内外差距并不在某个产品、程序上,而在于思想、层次的差距。所有标准化工作都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唯其如此,软件工厂化的发展才有可能。陈榕和刘艺平,则真正把美国整套软件工程模式引入到科泰世纪,很顺利地用一年半时间搞出了Zyco的测试版。嵌入式产品往往以软硬件结合形式存在,而这是另一个同班同学杨维康的长处。作为东京大学微电子的博士后,他对软硬件产品颇有研究。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既可用于手机、PDA,也可用于数控机床等工业控制领域。所有这些涉及集成电路的技术都是杨维康的拿手好戏,他带着一班人马,正在把看起来莫测高深的操作系统和组件技术跟人们日常使用的家用电器联系起来,使科泰世纪的软件技术真正得以实际应用,并以此作为样板。

在清华大学等股东的2000万元资金支持下,经过三年的研究和开发,2003年1月,”和欣”操作系统正式发布。这个受”863计划”重大软件专项支持的32位嵌入式操作系统,成为了国产操作系统的领头羊。

有一位计算机专家高度评价说:“在美国,网景曾经和微软打官司,为的就是微软将操作系统与浏览器捆绑销售,在这里,操作系统直接支持浏览器,浏览器又是操作系统友好的用户界面,就像是微软和网景在这里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同样巧合的事是:来自微软的陈榕和来自网景的刘艺平,他俩分别作为科泰世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工作上的协调和配合也“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科泰世纪公司1年半的前期基础开发工作成果颇丰,Z yco已进入应用开发阶段,如远程监控装置、数控机床控制器、掌上电脑、心血管功能检诊仪、网络终端设备等。目前,他们正在将Z yco移植到国产32位CPU”方舟2号”,移植完成后,就可提供硬件、软件全部国产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2003年国庆节前夕,北京市科委致函国家科技部推荐Z yco操作系统,文件中称:”该项目已列入北京市’十五’科技发展重大项目,北京市积极支持该项目申报’十五’期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中的计算机软件重点项目。””如果经科技部审核,批准该项目的立项,北京市将按1∶1的比例配套相应的资金给予支持。”

10月9日,国庆7天长假根本就没有休息的”清华五剑客”,修订完厚厚的一沓文件,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申请书》呈递给了国家科技部。《科技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深圳特区报》、《香港大公报》等诸多媒体纷纷报道清华学子以技术报效祖国的事迹;多家电视台也对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产学研模式进行报道。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会见了科泰世纪公司的创始人陈榕等人,在勉励这些清华学子归国创业、继续保持自强不息精神的同时,表示要支持清华学子开发原创技术,推动清华和科泰世纪的合作。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周立柱主任、杨士强常务副主任对本系毕业生的创新项目非常欣赏,决定共同成立基础软件研究团队,由系里派出专职研究人员加入Zyco操作系统的研发工作,共同推进清华大学和科泰世纪在操作系统方面的研究进程。

然而,在微软的.NET已经推出,多种嵌入式操作系统相互争夺的市场上,科泰世纪的操作系统要取得成功还面临严峻的挑战。不过陈榕很有信心,他用一个例子来证明:微软很多的产品在1.0和2.0版本的时候都不被人看好,都是到3.0才成熟并得到市场认可的。科泰在此基础上,开始开发”和欣”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是在科泰公司本身具有的’和欣’系统上加工而成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应用到的功能,只是这个嵌入式系统的一部分。但根据手机所需要的功能,重新进行了优化。

现在手机的操作系统,每个Licence平均需要4美元。而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就由于其复杂而更贵一些。目前,国内已经有近2.5亿移动电话的用户,这十多亿美元的市场,以前一直是国外厂商的天下。”如果每年有10%的新增客户,或者是换手机用户,那这个市场就超过10亿人民币。但现在的所有手机上的操作系统,都不是国内厂商开发的,所有的手机生产商,都需要在生产手机的时候支付相应的软件授权费用。面对国内迅速崛起的手机生产商,科泰也希望生产出自己的国产手机操作软件。有很多软件和标准本来就可以由国内生产商来制定和开发,这样生产商就可以避免的授权费用,现在手机操作软件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随着市场的发展,中国的移动电话拥有量已经达到了全球首位,到2003年11月,全国的移动电话拥有量已经有26347.8万之多,随之而来的智能手机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2004年新年伊始,科泰世纪在智能手机研发上又取得可喜进步。已经有不少国产手机生产商开始和科泰接触,并且在不断反馈相关的信息,以便于科泰对于这一操作系统的改进。在全球手机市场上,围绕着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微软、Symbian、Palm等阵营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战国纷争时代。陈榕等开发研制的这个系统,是国内领先的,在他们之前,国内市场上智能手机操作系统,100%都是国外的。

科泰世纪推出了基于ARM7和ARM9双CPU的“和欣”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及解决方案。这个系统现在已经是比较稳定和完善了。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还加入了大量的娱乐软件。音乐、图像设置及视频,都可以在和欣的这个操作系统里实现。

陈榕说,2004年10月,这个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就可以实际投入应用了,明年要向数字电视的智能操作系统进军。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他是一个向着目标不断进取的实干家。

 

作者: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6466880101p59c.html